五四运动
                              历史背景与起因
       
       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决定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群情激愤。
    
    和会内幕:1917年,日本曾与英、法、俄、意四国达成秘密协议,四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在答复日本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中表示“欣然同意”。在和会上,日本即以此为借口,拒绝了中国代表所提出的将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直接还给中国的合理要求。 北京学生游行和被捕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后,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相继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到5月底,全国各地有几百万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抗议浪潮。

文献选读
     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乏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为倾向于社会主义,就是这个原因。
——瞿秋白《饿乡纪程》

巴黎和会
   



            在北京启动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学生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要求拒签合约、惩办亲日派官员。学生的爱国活动遭到军警的镇压。运动很快波及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组织示威游行活动,抗议政府的外交政策,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

     北京学生游行和被捕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后,天津、上海等地的学生相继举行罢课和游行示威。到5月底,全国各地有几百万青年学生走上街头,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抗议浪潮。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五四运动时的纪念章
 


            在上海壮大

       6月,为声援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6月5日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北洋政府迫于压力罢免了亲日派官员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对工人阶级力量的力量有了十分真切的认识。上海学生联合会在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五四运动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去做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四运动时的上海街头
 


            意义与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五四运动以后,工人罢工和政治斗争依然不断,1920年五一,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共产党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五四运动纪念油画   ——周令钊   1959年作